平均畝產2551.58公斤,按當地銷售均價30元/公斤計算,畝均效益7.6萬元!日前,省農科院科研處組織有關專家,對省農科院園藝所承擔的“省財政特色農業產業(獼猴桃)成果轉化項目”——岳西縣獼猴桃示范基地,進行了現場鑒定和測產。
記者前不久在位于岳西縣古坊鄉的項目示范基地看到,200畝采用設施避雨栽培技術連片種植的獼猴桃園樹勢健壯、碩果滿枝,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我們指導農戶在基地種植了‘皖農金果’‘紅陽’‘東紅’等新優獼猴桃品種。”省農科院岳西特色農業研究所副所長、省果樹體系育種崗位專家齊永杰博士告訴記者,示范基地推廣了“單干雙蔓多結果母枝”高光效樹形、設施避雨起壟栽培、園藝地布覆蓋、微噴滴灌、山地小型果園機械、果品自動分選6項節本增效管理技術,并在岳西縣輻射推廣500畝,新優品種覆蓋率90%以上,節本增效新技術覆蓋率85%以上,畝均節約勞動力成本450元。
“我們從8月底開始采摘銷售,一部分供應省內,一部分發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5斤精品禮盒裝獼猴桃可以賣到128元。由于品質好,這幾年來自北上廣深的回頭客一年比一年多。”古坊獼猴桃園農場主徐志鵬一邊忙著搬運果盒,一邊笑著告訴記者。
徐志鵬2014年開始種植獼猴桃,由于缺少技術,一開始效益并不理想。“之前我們種植的‘紅陽’等紅心獼猴桃,雖然效益較高,但易感潰瘍病,一旦染病,往往損失嚴重。在齊永杰博士的定點幫助下,園區示范推廣了‘簡易避雨設施+抗性砧木+營養缽大苗建園+潰瘍病綜合預防’技術模式,增強了苗木的抗病性,減少了雨水傳播病菌的風險,有效防范了潰瘍病的發生。”徐志鵬說。
今年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旱情嚴重,但在岳西獼猴桃示范基地,獼猴桃卻長勢良好,產量、品質基本沒受影響。徐志鵬介紹,他們的新品種“皖農金果”獼猴桃,具有很好的抗旱、抗病、豐產等優良特征,植株葉片厚大,易形成葉幕層,能有效預防果實“日灼”。“另外,在專家指導下,示范園建園時就安裝了微噴滴灌設施,在夏季高溫時,能有效改善土壤墑情和環境溫濕度,為獼猴桃生長人工模擬了一個適宜環境。”
在省農科院專家的幫扶下,通過引進優質新品種,采用科學栽培方式,岳西縣古坊鄉的獼猴桃面積已從當初的200畝發展到1200畝,不僅讓周邊一批農戶走上了增收致富路,還帶動了當地鄉村游的發展。“現在一到雙休日,來自周邊市縣的游客絡繹不絕,不少人都是沖著采摘獼猴桃來的。”徐志鵬開心地說。(記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