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精品av一免费爽爽,国产在线观看免费麻豆,天堂在线亚洲,亚洲一区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操操操影院,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涩爱蜜

首頁 > 新聞 > 本網獨家 > 正文

激活“紅色基因”,催生“紅色動能”

我市以“紅潤皖東”工程為統領,著力構建黨員教育新生態——

激活“紅色基因”,催生“紅色動能”

這是一片紅色熱土,厚重的紅色底蘊和星羅棋布的紅色資源,見證著這里的歲月崢嶸。

奮進新時代,如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賡續紅色血脈,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動能”?

《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4年—2028年)》實施以來,我市以“紅潤皖東”工程為統領,聚焦師資、陣地、課程、載體全方位創新突破,探索構建黨員教育新生態,持續用好紅色資源,讓“紅色基因”不斷催生“紅色動能”、釋放“發展勢能”。截至目前,我市已舉辦培訓班次超950個,培訓黨員11.2萬人次。

激活“紅色基因”,深學細悟覓初心

在鳳陽縣小崗村“農村改革足跡”教學點,授課講師輕點VR設備,“大包干”簽約場景瞬間重現,佩戴黨員徽章的學員們沉浸其中,熱烈探討著土地流轉新政策。

“以前總覺得黨員培訓和我們農民生活不沾邊,這次聽了土地流轉政策解讀,我明白了如何更好地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干事創業心里更有底了。”鳳陽縣板橋鎮樹青家庭農場負責人喬樹青高興地說。

讓紅色瑰寶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關鍵是要做足創新表達文章。立足鄉土,我市編印《小崗大包干的生產邏輯》等9套“紅印皖東”本土教材,實現支部“鄉土教科書”全覆蓋;活化歷史,制作《淬火青春》《我的戰斗青春》等22部黨員教育片;融入民俗,創新開展“鳳陽花鼓唱黨紀”“來安洪山戲講黨史”等特色活動200余場。

當理論融入鄉音鄉韻,“帶著泥土芬芳”的紅色黨課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加可感可行,也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以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干事創業。

在來安縣陸元九院士事跡陳列館,全省微黨課一等獎作品《一片丹心陸元九》讓40余名黨員通過沉浸式學習,深刻感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上天的東西,99分都叫不及格,100分才算及格。’陸院士這句飽含嚴謹求實精神的話語,讓我真切讀懂了老一輩科學家科技報國的赤子之心與堅定信念。”觀看后,來安縣科技局黨組成員陳思堯深有感觸地說。

賡續紅色血脈,守正創新促傳承

要進一步促進黨員學習教育成果轉化,關鍵是在守正創新中激活精神密碼,讓這片紅色熱土的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我市深度整合黨群服務中心、黨性教育基地、產業示范點等資源,精心打造三大主題鮮明、體驗感強的教學矩陣。

改革溯源線——在小崗村教學點,學員復原“十八個紅手印”歷史場景,開發“改革再出發”沉浸式情景黨課,引導學員在歷史回響中思考當下擔當;

共富實踐線——在定遠縣“共富工坊”,學員系統了解瓜蔞全產業鏈發展,在專設的電商直播實訓工位“實戰演練”,體驗從選品到上架的全過程;

治理創新線——瑯琊區“紅色茶館”化身基層矛盾調解“練兵場”,精心編排的《茶館里的和諧曲》等情景短劇,讓學員在角色扮演中掌握調解技巧。

除此之外,我市還量身定制“半日學基層治理”“一日看鄉村振興”等39條主題研學線路。在明光市蘇巷鎮戴巷村陸郢組,村民理事會會長曹世樓現場講解,青年黨員們沿著“基層善治半日行”路線,走進陸郢文化廣場、共享農莊、紅色教育館等點位,深入學習國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陸郢模式”,讓鄉村蝶變故事從“入耳入眼”升華為“入腦入心”。

澎湃紅色動能,乘“云”借“數”謀發展

振興鄉村,加“數”前行,基礎在于讓受教育黨員學員善借“數”、巧乘“云”。

“直播帶貨的流量密碼,在于講好農產品背后的鄉土故事,在產品上下功夫,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首批“皖東先鋒講師”韓朝霞的農產品營銷課座無虛席。

從生活困頓的農村婦女,到手持電商營銷師證書、帶動鄉親致富的“定遠直播一姐”,韓朝霞的經歷本身就是一個勵志教材。她毫無保留地傳授著從實踐中摸爬滾打得來的“真經”,主講的《鄉村電商做活“鄉土味道”》這門課,已免費培訓村民1250多人,孵化小微電商團隊12個,帶動周邊近百農戶戶均增收超萬元,成為全市鄉村振興培訓的“金牌課”。

為讓“云端”資源更好惠及黨員教育,我市在構建“云端矩陣”中,以智慧賦能助“實力圈粉”。

依托“流動黨員‘云課堂’”線上學習平臺,天長市糖酒食品商會紀檢委員曹克冬認真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云課堂’幫助我及時掌握了核心學習內容,讓我受益匪淺。”曹克冬在手機端完成學習后這樣說。同樣受益的還有來安縣流動黨員吉守波。“過去參加培訓需要專程前往縣委黨校,路程遠、時間難協調,現在通過‘云課堂’,通過微信直播實時聽課,便捷性大大提高。”

“線上+線下”雙軌并進有效延伸了教育觸角。線上主陣地依托“滁州先鋒”號平臺“先鋒學習”專欄,集成海量優質課程資源。同時,靈活運用微信視頻號、騰訊會議等載體分類打造黨員教育“云課堂”,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快速上線皖東流動黨員專屬“云課堂”,通過“直播授課+課程回看”雙通道,確保學習“不掉線”、覆蓋“無死角”。

與此同時,我市還著力構建“培訓—實踐—反饋”的學用轉化閉環,常態化開展“我為發展獻一策”金點子行動,線上已匯聚基層治理、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高質量建議逾2400條。

全椒縣黨員“推廣智慧農業大棚”的建議,已落地為3個鄉鎮的物聯網智能大棚示范基地;鳳陽縣黨員“非遺+旅游”融合方案,直接助力小崗村“當年農家”景點創新推出非遺體驗項目,吸引游客量同比提升40%。

責任編輯:楊璐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