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安徽省環境保護條例》執法檢查是今年省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點監督工作。7月2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聽取、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環境保護“一法一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全省空氣質量六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省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0.7%,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3.5%,長江禁捕區域內實現全面退捕。
空氣質量六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大氣環境方面,我省深入開展夏季臭氧治理和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對70家園區、922戶企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92條水泥熟料生產線穩定達到新排放標準,1306萬噸鋼鐵產能和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整治非法加油站點1379個。
去年,全省空氣質量六項指標(NO2、SO2、CO、O3、PM2.5、PM10)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省PM2.5年均濃度3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優于年度目標7.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4.6%,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優于年度目標6.1個百分點;全省PM10、臭氧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6%、0.7%。重污染天數持續減少,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0.2%。16個市累計重污染天數13天,同比減少59.4%,未出現嚴重污染天氣。
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3.5%
為保護水環境,我省持續推進城鎮生活、農業面源、船舶港口、工業和園區污染治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強化國考斷面水質目標管理。完成長江干流4558個排口監測溯源,編制排污口名錄3527個;開展長江一二級支流排污口排查,發現排口23430個,長江流域75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部建成,長江禁捕區域內實現全面退捕。
2021年,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3.5%,好于年度目標3.1個百分點,同比提高4.7個百分點,提高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2.7%、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淮河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72.2%、同比提高7.8個百分點,新安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持續達到100%。
我省扎實推進巢湖綜合治理,強化點源、線源、面源和內源治理,建成環巢湖十大濕地公園,建立巢湖藍藻防控三級網絡化管理體系,巢湖水質穩定保持Ⅳ類。完成全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累計核發排污許可證12630張。去年,我省新增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44.5萬噸,修復改造城市市政污水管網1003公里。
2568家重點排污單位納入線上監管
近年來,我省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水平不斷提升,保持環境監管執法高壓態勢。2015~2021年,全省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20245件、罰款12.93億元,實施適用《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五類案件13542件。我省加快“數字江淮-智慧環保”平臺建設,推進大數據賦能環保監管,實施“三個全覆蓋”,2568家重點排污單位納入線上監管。
此外,我省在全省推行生態環境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制度和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對納入“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企業采用在線監控等非現場方式監管,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減輕企業負擔。持續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探索生態損害賠償預磋商機制,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與司法程序有效銜接。
殷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