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天長市發現1例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4月11日起,天長市暫時實行靜態管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該市700余支志愿服務隊、2萬余名志愿者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凡人微光匯聚成抗擊疫情的愛心暖流,將一抹抹最美“志愿紅”寫在了這個春天。
1231個網格 他們是群眾生活的勤務員
“最后一輪核酸檢測還是讓我參加吧!”4月21日,天長市冶山鎮長興社區志愿者婁旭不顧身體的不適,主動請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金牛湖校區位于皖蘇交界的冶山鎮境內。這些天來,婁旭等20余名志愿者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高質量完成了全校1700余名師生8輪核酸檢測任務。現在,她已成為52名國外留學生的微信群主。
“每戶5斤肉,20斤大米,一桶食用油,兩袋掛面和一些調味品。”這是梁巧香等10多位志愿者,為永豐鎮三元村塘田組60戶居民免費配送的食物清單。該村民組自4月12日被列為封控區以來,志愿者們每天電話詢問村民生活需求,逐戶進行登記,每隔一天就免費配送生活急需物資。
“某小區有一密接者!”接到指令后,石梁鎮石龍村志愿者潘雪梅主動承擔起該小區的核酸檢測任務,白天忙完后,晚上還要打印第二天的核酸檢測小票,匯總次日物資采購清單等,一天連軸轉十七八個小時,狠狠心給僅僅6個多月的女兒斷了奶。
“注意安全!好好照顧自己!”4月20日凌晨2時,剛在大通鎮劉跳村卡口執勤結束的志愿者陸冬瑩,與遠在來安縣楊郢鄉值勤的丈夫進行了簡短視頻通話。10天時間里,她已完成核酸登記信息9600多人次,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家中3歲小孩只能交給遠在鄉下的父母照看。
天長市1231個志愿服務網格中,有父子兵、有親兄弟,也有巾幗女戰士,一支支“志愿紅”成為城市街道、鄉村田野中最靚麗的風景。
100輛愛心車 他們是群眾就醫的運輸員
愛心護航,同心戰“疫”。自實行疫情防控靜態管理以來,天長市第一時間成立了由100輛志愿車輛和25名調度員組成的“愛心車隊”,24小時隨時待命,免費接送需要緊急就醫的患者。
這支“愛心車隊”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出租車師傅、網約車司機、私家車車主,既有黨員、退伍軍人,也有普通群眾,他們還義務為出行不便的患病群眾送去米、油、面和新鮮蔬菜,用一趟趟的愛心接力,為疫情防控注入一股股暖流。
“現在我們每天接到群眾求助電話近2000人次!”志愿服務促進中心負責人戴書娟說,她們會及時登記求助者詳細信息,并調派車輛全力保障,為老、幼、孕、殘等急重病人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一天大概接十幾單吧。我們是聯網的,哪個車接到單就立即趕過去接病人。”愛心車隊志愿者董正新說。“秀水花園一名96歲老太腿部糜爛,我接到派遣指令后,用了21分鐘就將老人安全送到醫院治療。”志愿者陸登華說,雖然是舉手之勞,但收獲著助人為樂帶來的滿足感。截至4月25日,愛心車隊已累計派車1928次,總服務里程超過10000公里。
21支公益組織 他們是傳遞愛心的實踐員
蒲公英社工、茉莉花公益協會……天長市21支社會志愿服務公益組織、數千名隊員已成為人民群眾身邊最需要的守護者。
“必須在半天內將6噸蔬菜全部送到每一戶!”4月15日晚,在某封控小區值勤的“映山紅”退役軍人志愿者錢明祥接到指令后,迅速組織30余名退役軍人,變身“大白”,肩扛手提,將萵筍、大蒜、大米、面條等時鮮蔬菜和生活物資,一棟一棟跑,一層一層爬,挨家挨戶送,短短2個小時,16個樓棟,近2000戶居民,全部分發到位。
每天,在天長市多個防疫卡口都能見到志愿者劉月香腳踩著三輪車,車上擺滿了各色暖水瓶,為卡點執勤的志愿者送開水。她每天5點多就起床忙活開了,用家里的熱水壺、電磁爐燒開水,水瓶裝滿后,趕緊放到三輪車上,蹬著車送往各個卡點,一天她要來回五六趟,騎行十幾公里,往各個卡口送60多瓶水。
每天凌晨,在天長市永福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都能見到數十名志愿者們卸車、分揀、打包、配送、消殺,再通過群眾線上點單,志愿者線下配送,將新鮮蔬菜無接觸送到居民餐桌上。4月22日10時起,天長市解除靜態管理,恢復常態化疫情防控,可志愿者們的腳步沒有停歇。“我們將胡蘿卜、娃娃菜等多種蔬菜,按每份20斤裝箱,支援上海人民。”4月26日晚,志愿者趙寶華與數十名同事將新鮮蔬菜分揀、打包,20噸“暖心”物資裝車送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