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精品av一免费爽爽,国产在线观看免费麻豆,天堂在线亚洲,亚洲一区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操操操影院,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涩爱蜜

首頁 > 新聞 > 國內國際 > 正文

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再度出土刻有銘文的銅簋。

位于房山區琉璃河鎮黃土坡村的琉璃河遺址墓葬區發掘區,記者看到新出土的銅簋,紋飾精美,然而器蓋內銘文和器內底銘文并不一致。

琉璃河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王晶介紹,這具銅簋出自西周早期墓葬,紋飾與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紋飾相同。據銘文推斷,這兩件簋的蓋、身在下葬時應該是搞混了,一錯3000年。時隔40余年,兩器才得以重聚首。

銅簋的出土無疑是此次發掘中最大的亮點,它進一步證實了西周的名、字制度。

今年10月至12月,由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8家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考古工作中,發掘西周早期墓葬5座、房址3座、疑似城外環壕1條,共出土銅器、漆器、陶器、海貝、象牙器、絲織品標本等各類文物100余件。

新出土的青銅面具、獸面形銅飾、成組的銅車馬器、鏤空有銎銅戈,紋飾精美、細節豐富,呈現出多元的文化因素。出土的多件漆器,包括三角紋簋、豆等,對于墓葬隨葬器用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王晶表示,此次發掘有多個“首次”:清理出多處以往未發現的漆器、織物交疊現象,首次辨識出北京西周青銅箭頭的木質箭桿、席紋等;首次成功提取到北京西周早期帶紋飾的絲織品;首次精準還原了出土每件器物的空間位置,為還原下葬過程和喪禮制度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處處長郭京寧表示,此次發掘彌補了幾十年前現場文物保護技術的不足。本次發掘利用最新的測繪手段、信息記錄手段和文物保護技術,對文物進行了精細化的發掘。首次在北京的大遺址中建立了網絡地理信息系統,并攝像記錄了發掘全過程。此次的發掘成果對于展示全面真實的古代燕國、傳承中華民族文脈、重現北京歷史記憶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殷茵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