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國中東部的天氣形勢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原本應該在伏旱期的長江中下游多地,卻不是那么熱,比如臺風“煙花”剛剛過境后的安徽,不僅夜里感覺微涼,白天也像是身處天然空調中。這在7月下旬相當少見,很多市民表示因晚上睡覺被子薄了被“凍醒”。
氣象觀測數據顯示,昨日早晨全省大部分地區氣溫都在25℃以下,省會合肥僅22.9℃。就是到了中午,也僅我省南部地區氣溫攀升到了30℃多一點,省會合肥為27℃左右。可以說這樣的氣溫在7月下旬來說相當涼爽了。
有涼就有熱,熱量是守恒的,熱的地方去哪了?氣象專家分析指出,一部分在南部沿海,廣東福建近日高溫進一步變本加厲,廣東出現了大片38℃以上的酷熱高溫,福建福州更是再一次出現40℃以上的酷熱高溫,這也是福州首次連續兩年出現40℃的高溫天氣。另一部分在東北。例如沈陽7月27日下午氣溫爬升到34.7℃,逼近35℃高溫線。
氣象專家表示,實際上,長江中下游的不少地方現在的氣溫狀態是不太符合常規的,來自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最近10天,我國中東部的黃淮和長三角多地氣溫偏低明顯,而對應的,東北多地氣溫嚴重偏高。可以說,自7月11日入伏以來,我國中東部的氣候模式不符合“常理”。
從現有的情況看,我國南方多地的“涼夏”情形開始有所顯現。而來自超級計算機的月度氣溫展望上看,在8月,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的氣溫距平略偏高或者和常年持平,部分地區略有偏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偏高情況不太明顯,加上之前7月上旬和6月,這個夏季我國長江中下游多地很可能是一個氣溫正常或者部分地區略偏低的夏季。
短期內看,這種情況和今年副熱帶高壓北抬異常有關,原本副熱帶高壓應該這個時候給長江中下游帶來炎熱少雨的伏旱,但實際上今年副熱帶高壓直接捅入北太平洋,引發東北和日本多地的炎熱高溫。反倒是三伏期的長江中下游往年那種強烈的持續酷熱不見了,甚至還有臺風來當天然空調。
而從長期來看,這種情況和去年以來的拉尼娜有關。盡管拉尼娜已經宣告結束,但它對于大氣環流的影響存在滯后效應。從歷史數據來看,拉尼娜影響下的北半球夏季(6~8月),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氣溫上容易趨向偏低,南亞和東南亞部分地區還可能會比較多雨,這和今年我國中東部多地的表現比較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