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10月8日2版)
“你看,之前的健身器材破破爛爛、銹跡斑斑,地上坑坑洼洼、雜草叢生。”日前,滁州市南譙區銀東社區東水銀莊小區居民張女士,從手機相冊里翻出一些“老照片”,前后對比之后高興地告訴記者,“你再看看現在,地面整潔衛生、器材煥然一新,大家健身積極性都提高了。”
東水銀莊小區是滁州市第一批交付的安置小區,現有住宅17棟,居民600余戶。小區公共體育設施因長期使用和自然損耗,近年來基本處于廢棄狀態。此外,晨晚練點小廣場地面為水泥硬化,給居民鍛煉也帶來一定風險。
“我代表小區居民提一個愿望。”前不久,該市政協經濟委帶領銀東社區委員小組部分政協委員,深入銀花街道銀東社區收集“微協商”議題時,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祝金云提出,“能否幫助協調解決東水銀莊小區更新公共體育設施問題?”
“走,帶我們去看看。”政協委員們在祝金云的引領下,走進東水銀莊小區,實地察看小區公共體育設施現狀,并與社區居民交流,詳細了解大家的所急所盼。沒過兩天,市重點處、區教體局等單位負責人也陸續趕到現場,就設施更新進行商討。
很快,市重點處負責的小區晨晚練點地面水泥硬化改塑膠工程高效完工,區教體局負責更新的公共體育設施很快安裝到位。體育設施安裝驗收合格后,區教體局與銀東社區辦理交接手續,資產移交給銀東社區,由社區負責后期維護管養。
民生跟著民聲走。近年來,南譙區通過市、區政協兩級聯動,借助“微協商”聚焦基層一線民生問題,把一個個“問題清單”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賬單”。
“我們積極搭建議事平臺,鼓勵政協委員走入基層一線、深入社區村居,就老百姓遇到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與社區、有關部門一道協商議事、協商解難。”南譙區政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說,目前,全區已建立協商議事室、議事廣場、群眾議事亭(長廊)等78個,建立委員工作室23個。
政協搭臺,委員唱戲。該區各級政協委員積極依托政協履職平臺,圍繞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采取“集中+分散”“固定+流動”“會場+現場”等方式,開展“板凳協商”“上門協商”“家門口協商”“田頭協商”等,與群眾一道共謀方案、共商計策、共推落實,在社區生動演繹好“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全面提升社區管理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