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和戰略基石,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中國經濟韌性與活力的微觀樣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壯大縣域經濟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游名縣,促進農民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因地制宜推進城鎮化進程”。
今年的市兩會上,市委、市政府對全市各地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出具體部署。本報從今日起策劃推出“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欄目,組建專題采訪報道組,深入基層一線,尋訪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優勢產業、實現富民增收的新鮮經驗,以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思路、重點舉措和突破性進展,全面展現縣域經濟不斷壯大、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敬請關注。
定遠曾在該縣“新春第一會”上提出,要解碼更多“定遠之困”,撬動更多“定遠之變”,解決更多“定遠之盼”。如今,定遠縣以419億元的經濟總量實現了“重返全市前列”的目標任務,把“愿景圖”變成了“實景圖”,唱響了高質量發展“春之聲”。
圖為日新月異的定遠縣城。定遠縣宣傳部供圖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定遠縣園區的廣大企業一派“熱辣滾燙”景象:國科能源車間自動機械臂正將儲能電池模塊精準嵌入集裝箱大小的儲能柜,企業爭分奪秒趕訂單;華塑股份的三氯氫硅生產線轟鳴不息,為光伏產業提供關鍵化學原料;緊鄰合肥的吳圩鎮,定遠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合滁合作園)內,標準化廠房林立,發往比亞迪長豐工廠的汽車零部件正在裝車。
定遠,這個全市國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傳統農業大縣,2024年以419億元的經濟總量實現了定遠縣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提出的“重返全市前列”目標任務,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工業答卷: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11.6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1%,入規新投產企業數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市第一。兩家企業入選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占全市半數。
從農田縱橫到廠房林立,從傳統化工獨大到新能源、裝備制造等產業“多點開花”,定遠的蝶變絕非偶然——它是一場關于招商引資、產業轉型與發展環境優化的系統性變革,勾勒出縣域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的躍遷軌跡。
招商引資“打頭陣”
從“按圖索驥”到“鏈式生長”
午后3點,位于吳圩鎮的合滁合作園車流不息,在滁州尚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倉庫,軟質內飾產品打包整齊,即將發往合肥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工廠。不遠處的安徽瑞褀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內,EPP泡沫顆粒經過高溫壓制,變成新能源汽車的防震緩沖部件。
“從這里到合肥長豐下塘整車廠,車程不到1小時。”吳圩鎮黨委書記許凱指著產業鏈地圖上的坐標說。2023年,當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式增長時,定遠審時度勢選址毗鄰合肥的吳圩鎮,加強與長豐縣等地區對接,謀劃爭取合作共建產業園。2023年8月17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確定規劃建設定遠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合滁合作園)。隨著園區的建設發展,這個曾經連規上企業都稀缺的農業大鎮,迅速崛起為新興制造業基地。“目前,7家企業已入駐投產,另有14家正在洽談。”
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如何持續下好“先手棋”?定遠縣的答案是:全力以赴抓招商。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趨勢下,兼處合肥和南京兩大“都市圈”,定遠的招商引資邏輯清晰而果斷。“縣四個班子主要負責人帶頭依次外出招商,強化‘每周出征招商,每月會商研判,每季集中簽約、集中開工’機制,全縣12個駐外招商機構中有9個長期在長三角地區駐點,構建‘一核多點’招商新網絡,靈活運用‘平臺招商’‘以商招商’。近三年來,全縣共招引滬蘇浙企業67家,占比近五成。”定遠縣商務局黨組成員陸旺介紹,定遠縣瞄準新型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等主導產業,精準捕捉長三角的產業溢出,并由縣領導帶頭招商、掛帥攻堅,建立從簽約落地到投產達效的閉環管理體系,“2024年,定遠縣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43個、新開工46個、新投產44個,累計到位資金率、實際利用省外資金增速、項目轉化率均居全市前列。”
“我們從蘇州過來,基于區域、交通、政策、未來發展等綜合考量,決定把項目放在吳圩,從簽約到投產只用了半年時間。這邊建設了30條自動化生產線,目前5條已投產,剩余生產線將于今年3月全部投用。”安徽瑞褀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慶說。
定遠還抓住化工產業強協同性,與南京地區唯一以發展現代化工為主的專業園區——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跨省共建合作產業園,吸引國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落戶。
“設計循環壽命超過8000次,充放電3000次容量能保持88%,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配合光伏發電,或者用于平衡峰谷電價差,能有效降低用電成本。”國科能源副總經理王永波拿出一塊企業自主研發設計的磷酸鐵鋰電芯,言語中透著自信。國科能源自去年3月正式投產以來,帶動2024年定遠縣新能源產業產值占比提升至14.2%,成為撬動定遠新產業鏈的關鍵支點。
與此同時,還有一場“人才洄游”潮在定遠涌動。定遠縣持續深化“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行動,連續四年開展“情系曲陽·共話定遠”新春座談會等系列活動,累計邀請在外商協會代表、企業家、專家學者等領域人才1400余人次,返鄉實地參觀考察,感受家鄉發展變化,增強返鄉投資興業信心。2021年,智能清潔設備制造公司橙犀科技董事長施小雷回鄉創業,目前,橙犀科技出貨量連續4年居全國同行業第一,將“定遠智造”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又瞄準歐美高端市場投資建設了無人駕駛和“小環衛”清潔設備生產線。吳圩人王彭在杭州打拼16年,2023年毅然帶著感應門控技術回定遠,投資建設安徽瑞瑪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目前企業已取得15項知識產權專利。他說:“家鄉的變化翻天覆地,發展得非常好,我也希望為此盡一份力。”
據介紹,定遠吸引集聚老鄉“雁歸”,提供創業補貼、廠房保障、代辦服務、生活補助、人才公寓等托底式全方位支持,累計簽約返鄉人才創業項目57個,總投資額超80億元,帶動張橋輕紡產業園、藕塘花生產業園等5個返鄉人才集中創業園區“聚能起勢”。
產業升級“強根基”
從“吃資源飯”到“綠色轉型”
工業是縣域經濟“壓艙石”。歸納各地的發展經驗,高質量發展縣域工業經濟,必須有厚實的主導產業作為支撐。2024年,定遠縣新型化工產業產值151.6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8.7%。豐富的巖鹽資源,就是定遠最大的資源底氣,也成就了定遠新型化工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
在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成的智控中心,紅綠交織的數據流在寬近30米的巨型電子屏中央跳動,安全風險、生產信息、人員定位等實時信息一目了然。“智控中心相當于整個工廠的大腦,讓企業安全管理和生產調度更加智能高效。這類項目一般需要1年建設周期,但在園區幫助下,我們只用了半年就建好了。”華塑股份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士峰說,2024年,企業還建成投產了三氯氫硅和生物可降解材料項目。接下來,這家鹽化工龍頭企業準備將產業鏈從傳統塑化延伸到電子級化學品、鈣基納米材料等高端領域。
近年來,定遠縣全力做好“鹽頭化尾”產業文章,以新質生產力驅動傳統產業升級,不斷提升發展“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
針對化工行業內部產業關聯度高的特性,定遠縣專門印發了工作方案,剖析鹽化工業園區的產業結構現狀和后續發展布局,并同步編制企業產品名錄,促成企業間原料互供、資源共享,從而實現降本增效、組團發展,構建綠色、高效的產業生態循環和綜合競爭力。
“像我們生產過程中的爐氣,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可以供應給園區煤化工企業生產合成氨,銷售價格比他們自行生產更加便宜,一年能省幾百萬元。另外,我們也需要從他們那里采購高純度甲醇用于設備清洗,通過管道運輸,節省運費還更安全。”王士峰舉例解釋,產業鏈上的資源互補讓企業實現雙贏。
這種“資源吃干榨凈”的綠色發展模式,正在重塑定遠新型化工產業:金軒科技以農業廢棄物玉米芯為原料,生產糠醛等呋喃類化工原料產品,再將糠醛渣與玉米秸稈等混合用于生物質燃燒發電,為企業供能。“我們還投資8000萬元建設了全國領先的高鹽廢水處理系統,回收的殘留物料有的再次用于生產、有的賣出去,處理后的水質能達到工業用水標準,還可以回到循環水系統再利用。”金軒科技生產經理王松說,經過不斷優化生產工藝,綜合成本降低近40%,企業也因此躋身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創新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同是看中玉米芯潛藏的價值,華塑股份用它替代傳統石油基原料,制造出生物降解材料。企業還申報建立安徽理工大學碩士工作站,累計獲得發明專利61項、實用新型專利240項,建成省級氯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6大科研平臺,38項成果通過省級認證。
記者了解到,2024年第三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定遠鹽化工業園區實現了環保問題“0投訴”,延續了獲評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的綠色榮光——這種從“談化色變”到“綠色典范”的蛻變,正是傳統產業突圍的最佳注腳。
“去年,定遠經濟開發區(定遠鹽化工業園)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首批通過了化工園區風險等級提升,達到較低安全風險等級(D級)。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22.3億元,同比增長7.0%。全年新簽約項目27個,其中百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3個,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23個,創歷年新高。”定遠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單正穩介紹,目前園區已集聚氯堿下游產業鏈企業24家、現代煤化工產業鏈企業25家、精細化工產業鏈企業16家,累計培育35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1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2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025年,我們將聚焦‘鹽頭化尾’,加速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深化‘管委會+公司’和雇員制改革,充分發揮經濟主戰場、主陣地、主引擎作用。”
優化環境“搭平臺”
從“管家式服務”到“生態型賦能”
在距離定遠縣城30公里外的七里塘鄉,大咖國際食品的果醬生產線正將當地特產紅顏草莓調制成鮮紅的醬汁,通過冷鏈車從這里運往蜜雪冰城的萬家門店。“二期項目2024年底剛建好,現在兩條生產線馬力全開,一年可消納草莓3萬多噸,全年產值有望突破4億元。”大咖國際食品(滁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高興地說。
如果將時針回撥至年后剛剛復工,彼時的王強還在發愁:節日帶來果醬訂單暴漲,草莓收購季眼看著也快到了,但前期安裝的污水處理設施達不到預期效果,新增建設還需半年時間;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只能削減產能,集團供應鏈穩定都會受到影響。
憂心忡忡的他試著在2月6日定遠縣召開的企業家新春座談會上提出了問題。3天后,鄉鎮、工信、環保等5家單位聯手帶著一套轉運處理的方案上門。之后,又根據實際情況,協調污水處理廠配合暫置裝置,延長每日處理時間,為企業化解了減產危機。
什么樣的發展環境對企業來說稱得上好?現在王強的感受非常直觀:“面對問題的時候,縣里各個部門以及鎮上都在設身處地、真心實意地幫企業想辦法、出主意,而且解決問題的速度相當快,現在我們可以放心地提產了。”
為企服務的“定遠溫度”不只在危急時刻凸顯,更深層的“生態賦能”在制度和管理層面展開:
——從項目簽約階段即介入服務,提前溝通政策要求,避免企業合規“繞路”;開展“拿地即開工”審批改革,提供標準化廠房“套餐”,批量化縮減項目落地手續和時間;
——探索實施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網絡經營主體信用監管創新試點,在全市率先啟用“一張表單”,抵押、注銷登記業務實現即時辦結,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個體工商戶登記等13項業務實現“秒批”辦理;
——對重點企業訂單波動、技術改造等關鍵問題實施“一對一”跟蹤幫扶,圍繞用工需求組織專場招聘會,實施“企呼政應、接訴即辦”,收集企業訴求608件,辦結率100%;
——完成全縣企業供需關系分析,將產品名錄和產業鏈圖譜送達每家企業,持續開展“總裁特訓班”“企業家座談會”等系列活動,打破行業之間信息壁壘,促成企業相互溝通合作;
——鹽化園投資建設危險化學品停車場、全域封閉化圍欄、實訓基地和重大風險防控項目安全管理平臺,建成大型工業污水處理廠、初期雨水池、節制閘、水質在線監測點和尾水生態化處理濕地,實現園區安全智慧化管理和生態環境有效治理。
蛇年開春,定遠縣將“新春第一會”的主題定為“全力拼經濟,奮力往前趕”——
“全力拼經濟”,是推動定遠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奮力往前趕”,是確保定遠能夠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站在定遠蓄勢騰飛的新起點上,沒有退縮的筆跡,只有奮進的墨痕。”定遠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我們將錨定目標,凝心聚力、精準發力、持續用力,乘勢而上跑出加速度、創造新業績,決不辜負市委、市政府的期望和百萬定遠人民期盼。”
在區域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定遠縣用實踐揭示,縣域工業經濟的突圍,既要借勢政策的“天時”,更需鍛造不可替代的“地利”。招商引資的精準卡位、轉型破壁的堅定決心和刀刃向內的環境優化,讓這里逐漸成為長三角區域產業協作中不可或缺的“配套支點”,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優秀樣本。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