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縣馬廠鎮以花為媒,推進農文旅高質量發展——
“春日經濟”一路“繁花”
3月20日,來自江蘇省南京市的齊燕一家三口、來自合肥市區的露營者程銳等,不約而同地來到全椒縣馬廠鎮玉屏村,共赴一片花海之約。
春意濃,花有約。又到了春季踏青賞花的好時節,位于全椒縣馬廠鎮的龍山櫻花園里,武夷紅櫻、小雅、炎黃、龍韻等本土櫻花品種競相開放?,F場,粉色和白色相間,陽光與春風相伴,部分櫻花散發的香味沁人心脾,吸引眾多村民、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觀賞、拍照留念。
“風景很美,我們約好到這里來看櫻花,天氣好,人的心情也格外好。”不少南京、合肥的市民和游客聞訊而來,在茂密的花叢中,三三兩兩走在一起,有的在悠閑地賞花拍照,有的在嬉戲打鬧,龍山櫻花園儼然成了“踏春勝地”,也成了春天出游的最佳打卡地。
“由于今年氣溫較低,櫻花整體開放時間比去年稍晚。今年櫻花的最佳觀賞期應該在3月下旬。”滁州中櫻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司家朋告訴記者。
以花為媒,引得滿城“追花人”掀起春日旅游熱潮,為鄉村消費注入蓬勃動能。
2013年,司家朋從青島農業大學畢業,早已想著返鄉從事種植業的他,決定自學植物學和苗木知識,干出一條路。“幾經比選,最終選擇了能集聚‘人氣’和‘流量’的櫻花樹。”
在0.4畝的一方土地上,司家朋開始了試驗種植。但櫻花樹的種植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初始之時,樹苗總是長不活,周圍也不斷有人潑冷水。
直面困難,司家朋選擇迎難而上,4年多的摸索,終于讓他找準了適合全椒地域的栽植方式和管理模式。“種植櫻花,土壤處理、排水技術、園區規劃、栽植時間把握、土壤施肥技巧、病蟲害防治等,都是重要的關鍵點。”
在司家朋得到支持,將櫻花園擴建100畝之時,在外打拼10年的哥哥王宇返鄉,選擇當他的發展“合作人”,這給予了他更大的信心。
但“花經濟”始于花,又不局限于花。
如何把“櫻花”的價值“吃干榨凈”,在種植初具規模后,兄弟二人著手櫻花新品種培育,給櫻花樹雜交育種。
嘗試,失敗,再嘗試、再繼續……“既要靠積累,也要靠機緣和運氣。每個品種櫻花的外觀、香氣、花期、樹型等都不同。”司家朋介紹,他培育的櫻花大多是粉紅色,更適合中國的氣候、土壤,也更符合中國年輕人的審美。
如今,司家朋已培育出6個本土櫻花品種,并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認證和批準。兄弟倆還為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新品種取了含義豐富的名字。
櫻花“如山”是歷經8年時間培育的新品種,櫻花“唐韻”走過10年的培育期。
“一般的櫻花樹能長五六米高,但此品種能長到30米左右,就像父親在家庭的高大偉岸形象,因此取名‘如山’。”司家朋說,“唐韻”花呈球狀,看起來“雍容華貴”,符合唐朝以胖為美的審美和氣質。此外,櫻花“炎黃”花瓣像“茶杯杯底那么大”;櫻花“漢風”花期特別早,每年大約2月底就開放,抗自然災害能力強;“小雅”花枝纖細,看上去十分優雅……
春意濃,櫻花盛開如云似霞。今日司家朋的櫻花園,不僅吸引了眾多外地游客,更帶動當地農民增收。“高峰時需用工50多人進行栽苗、管理、補種。同時,我們通過提供技術指導,帶動和影響周圍不少苗圃農場接觸機械化種植技術。”
而櫻花園所在的馬廠鎮,以花為媒,已連續三年在3月中旬舉辦櫻花節,“春日經濟”更為廣大市民游客提供更多春天的新玩法。
“游在馬廠、吃在馬廠、購在馬廠”,櫻花節期間推出的這一消費套餐券,分別對應文旅路線、農家樂、農事采摘三方面,利用馬廠紅色村、千畝櫻花、銅井鎏金、飲馬泉、千年銀杏樹等豐富的旅游資源,打造了三條精品文旅路線,引導眾多游客全方位觀光游玩馬廠。
“今年櫻花節期間,預計游客超10萬人,有效帶動沿線農戶80家、農事體驗地10個,有力促進本地農產品的銷售和農家樂的興旺。”馬廠鎮黨委書記張奇華說,今年櫻花節期間,他們還通過農家菜消費券,同時帶動餐飲住宿增收約56萬元。“我們將繼續堅持以節促旅帶動發展,依托馬廠自然資源優勢,以春暖櫻開為契機,以資源為引、活動為媒、服務為介,促進文旅消費提升,豐富馬廠文旅新業態,有力推進旅游與鄉村振興高質量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