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精品av一免费爽爽,国产在线观看免费麻豆,天堂在线亚洲,亚洲一区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操操操影院,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涩爱蜜

首頁 > 新聞 > 本網獨家 > 正文

徐兵:鄉村電影放映員的51載光影路

徐兵證件照(120×160)

徐兵

徐兵,男,1955年6月生,中共黨員,鳳陽縣大廟鎮鄉村電影放映員。1973年至今,徐兵憑著對電影事業的一腔熱情堅持鄉村電影放映50余載。一臺放映機、一張幕布、一塊空地,用光影人生守護村民的“精神園地”半個世紀的堅守,穿梭于大廟鎮的14個村莊,放映電影超1萬場次,累計受眾超50萬人次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為民服務的初心。如今69歲的徐兵,是少見的仍然堅持在一線的電影放映員。

結緣——“我最開始是三級電影放映員”

1973年,大廟片區的人民公社組建了一個電影隊因為喜歡電影,徐兵當即就應聘做了公社的農村電影放映員,最初只會些電工基礎知識,公社就選擇讓他負責操控發電機。后來在同事的教導下,能夠熟練操作放映機,農村電影放映員要持證上崗,徐兵去滁州學習考試,取得三級電影放映員證就這樣,18歲的徐兵成為大廟鎮第一批鄉村電影放映員,這一干就干了一輩子。他每天背著8.75毫米的膠片機,用扁擔挑著音響和膠片下鄉,在鄉間崎嶇的土路上有時一趕就是十幾里甚至幾十里路,在精神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常常被幾個村搶著邀請。“那時候農村沒啥娛樂活動,鄉親們都很歡迎我來常常跑到村口迎接放映員,還幫著搬設備”徐兵說

90年代,電影放映技術迎來了革命性的變革,傳統的膠片放映機逐漸被數碼放映機取代。一個“數字影片解碼卡”就能存儲上千部電影,體積小巧,攜帶方便。然而,對于像徐兵這樣的鄉村電影放映員來說,這段轉型期卻充滿了挑戰和回憶。“16毫米的膠片放映機,體積小,自行車就能拖走。”徐兵回憶道,在那個年代,他騎著自行車,馱著放映機和膠片,穿梭在鄉間的小路上,為村民們帶來光影的盛宴。

騎自行車放電影的日子持續了近20年,一直到2000年后,徐兵才用上了三輪車。三輪車雖然比自行車更省力,但也意味著他需要攜帶更多的設備,承擔更重的放映任務。然而,徐兵卻樂在其中,因為他知道,自己肩負著傳播文化、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的使命。

付出——“沒錢買膠片,周圍鄰居都被我借了個遍”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放映的影片除了公益電影、扶貧電影、慰問電影免費外,村民想看其他類型的電影需要交租片費,一般都是從各村的村集體款中支付,有時費用支付不及時,看到村民們對電影的熱切期盼,徐兵就自掏腰包墊付租片費。“以前工資是18塊錢一個月,片租費5元,我們的設備是電影公司提供,膠片費是公社報銷,需要我們墊付,工資墊完了,沒錢買膠片,周圍鄰居都被我借了個遍。”徐兵笑著說。

從最初的8.75毫米、16毫米,到現在的數字放映機,徐兵見證了電影放映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憑著對電影放映事業的熱愛,他熟練掌握了各種型號電影放映機的放映技術和維修技能。在日常的放映工作中,他結合村情民意把電影送到大廟鎮的每個角落,暑期,還結合實際需要,開展防溺水宣傳。徐兵積極與縣電影公司勤交流,從《上甘嶺》到《流浪地球》,從歷史戰爭片到科幻大片,他精心挑選影片,滿足不同年齡段村民的不同需要,拿到最新的電影片源在村里為百姓播放。徐兵在大廟鎮的各個村莊用膠片架起和民之間的橋梁歲月流轉,電影記錄著時代的更迭和故事,而電影之外的變化,則深深烙印在徐兵的記憶中。

堅守——“只要還有人看,我就會一直放下去”

這么多年,同事伙伴換了一茬又一茬唯獨徐兵還在堅守,曾經的青蔥少年,如今滿頭銀發他的老伴蔡開雪被他拉著陪著他一起放電影。冬天放映的場次少一點,春夏兩季放映比較多,幾乎天天有,也時不時會碰到下雨。有一次夏末的傍晚,放電影的時候忽然下起了暴雨,徐兵和老伴急著拿雨披蓋住設備,等到兒子開車來接的時候,徐兵老倆口已經渾身濕透。

51年來,徐兵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帶著電影放映機跑遍了大廟鎮14個村莊,每年放映的電影超過200場,至今已累計參與放映1萬余場。徐兵始終風雨無阻,把一部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送到村民面前,他的身影穿梭于田野山間,用一部部影片豐富村民的精神世界。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和智能手機走入尋常百姓家庭,徐兵的觀眾越來越少,以前一晚上有上百號人,現在一場只有二三十人,但他仍然對電影放映有著熱情徐兵說,他的電影永不散場,現在有老伴陪著心里更踏實,只要還有人看,他會一直放下去!

責任編輯:謝世煒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