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1月3日4版)
滁州市實施組織延伸等“三大工程”——
服務實打實 黨群心連心
“昨晚我家衛生間水管壞了,水流滿地,物業都下班了,幸虧樓下的‘黨員中心戶’小趙及時上來幫忙,幫我解決了大麻煩。”近日,明光市明珠苑小區居民朱華萍向記者感慨,“有困難找黨員”已經成為居民的口頭禪。
近年來,滁州市積極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作用,探索實施組織延伸、書記青藍、黨員先鋒“三大工程”,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格局。
組織全覆蓋
黨建引領“有形”
明光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岳彩伍“身兼多職”:不僅是該市餐飲協會的一名黨員,也是小區的樓棟黨小組長,同時還兼任網格員。
岳彩伍的多個“身份”,來自于組織的賦能。滁州市實施組織延伸工程,推動社區黨組織向小區延伸,以小區為單位建立實體化黨支部1016個。同時,劃分樓棟黨小組2646個,將在職黨員、流動黨員全部納入管理。
在此基礎上,遴選綜合素質高、服務意愿強、群眾基礎好的黨員授牌設立“黨員中心戶”2118個,形成了“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既然是黨員,就要多承擔一點職責,為小區治理、服務居民貢獻自己的力量。”岳彩伍說。
除了縱向到底,還要橫向到邊。滁州市推動黨組織和其他組織嵌入融合,實行小區黨支部班子成員和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黨員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符合條件的170名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業主委員會主任、769名兼任網格長,樓棟黨小組長兼任網格員,黨員中心戶兼任網格信息員,形成了城市基層治理“一張網”。
“今年以來,小區黨支部牽頭,召開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三方協商議事會議7100余次,解決問題8900余個。”滁州市委組織部城市組織科負責同志介紹。
導師“老帶新”
“頭雁”領航有力
來安縣新安鎮新河社區的東花園小區是個開放小區,無專業物業入駐,基礎設施不完備,停車秩序混亂。
如何提升小區治理水平?新河社區黨支部書記甘明月找到了導師西門社區黨支部書記吳學來給自己支招。
在吳學來的幫助下,新河社區通過黨組織牽頭,引導關心小區事務的退休老黨員和熱心群眾成立了“紅管家”組織,激發居民自治熱情。
“有了居民的廣泛參與,小區秩序大為改善,現在停車位增加了,路面也變干凈了,12345熱線的投訴量大幅度下降。”甘明月說。
讓老書記帶新書記,是滁州市正在實施的“書記青藍工程”的創新舉措。
為了提升社區書記隊伍建設水平,發揮優秀社區書記傳幫帶作用,滁州市設立書記“青藍工作室”,按照政治素質、工作實績、治理能力、品行作風“四個過硬”要求,堅持好中選優,從全市遴選8名社區書記擔任工作室導師,并建立“1+1”幫帶機制。來安縣新安鎮西門社區黨支部書記吳學來,是該市遴選的首批“青藍工作室”導師之一。
“每名導師每年與一名有培養潛力的年輕書記‘結對子’,通過教理論、傳經驗、授技能、解疑惑、帶作風,打造社區書記人才培育‘孵化器’。”滁州市委組織部城市組織科負責同志介紹說。
服務“零距離”
黨員參與“有效”
“大爺,您的血壓有點偏高,平時要注意清淡飲食,少吃高油高鹽的食物,一定要戒掉抽煙喝酒的習慣。”近日,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員醫師秦婷婷剛剛結束夜班,就馬不停蹄地趕到龍蟠街道龍蟠南苑社區義診活動現場給居民測量血壓。
像秦婷婷這樣的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主動參與服務居民,在滁州市已成常態。目前,該市共有2.2萬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
為了發揮報到黨員作用,精準服務居民群眾,滁州市全面推行“訂單服務”模式,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按照群眾點單、黨組織派單、黨員接單工作模式,收集居民意見,編制需求項目,鼓勵在職黨員結合自身特長和崗位優勢參與認領。
目前,社區黨組織已牽頭發布項目2100余個,近萬名黨員參與認領“微心愿”2600余個。
此外,為了鼓勵在職黨員參與,滁州市還建立在職黨員“雙重管理”機制,每年底,由社區黨組織對報到黨員履責情況進行評價,并反饋其所在單位。單位黨組織定期與社區黨組織聯系,及時了解黨員“八小時外”情況,并將社區的評價意見作為評價黨員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