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江
高建江,男,1973年10月生,明光市明光街道韓山社區居民。高建江經營一家廢品收購站,2023年10月的一天,他在廢品分揀時發現一些散落的百元紙幣,隨即組織工人們翻找,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努力下,共找出百元紙幣共計2.58萬元。為找到失主,高建江在各種微信工作群發布認領消息,最后在轄區民警的幫助下,順利找到失主并歸還。做廢品收購的15年中,高建江常撿到手機、身份證、銀行卡、錢包、首飾、鑰匙等各類失物,每一次他都想方設法找到失主,歸還物品。高建江拾金不昧的義舉贏來附近居民的一致贊揚,事跡先后被江淮晨報、安徽衛視經濟頻道公眾號、滁州日報抖音號等主流媒體報道。
誠信老板拾金不昧
2023年10月14日,高建江和往常一樣在廢品收購站忙碌著,當他和工人們把易拉罐往網倉里面清理時,眼底的余光突然瞥見網倉一角冒出了紅彤彤的一大片,看起來像是一張張的百元鈔票。
“你們看那是什么?”工人們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有的說是真錢,有的說是紙錢,為了驗證真偽,高建江冒著摔下來的危險,手腳并用地爬到高處、從房頂進入了網倉。
“當時看到除了地上散落的百元大鈔外,還有一卷卷鈔票被塞在了易拉罐里面,說實話,心里面咯噔了一下,就是很緊張,害怕我們之前不小心弄丟、弄壞了別人的錢。”高建江說。短暫的震驚后,他很快冷靜下來,意識到一定是哪個人不小心把錢夾在廢品里一起賣掉了。
隨后高建江召集所有工人停下手里的活,大家伙一起把散落的錢收集起來,四五個人來來回回、仔仔細細在一堆塑料瓶、易拉罐中翻找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又在一個黑色的塑料袋里發現了一疊沒被吹散的錢。經清點,高建江和工人們一共撿到了25600元。
事后,高建江第一時間在廢品聯系群里發布了尋找失主的信息,可一直等到晚上都沒任何回應。高建江越想越急,他覺得現在年輕人都習慣把錢存在手機里,像這樣囤紙幣多半是老年人的習慣,可老年人往往不會用電子產品,很有可能壓根看不到自己發的那些認領信息。
高建江把自己的推斷說給了妻子聽,得到了妻子的肯定,就在他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的時候,妻子的一句提醒瞬間讓他醍醐灌頂:“我們之前不是加過韓山社區的居民議事群嗎?我記得群里面有派出所民警的微信,要不你加一下他們試試。”
想法設法尋找失主
考慮到當天已經是深夜,高建江沒有立刻聯系警察,輾轉反側一夜后,第二天一大早,高建江就聯系上了轄區的顧警官,并把相關情況告知了對方。
接到電話后西環路派出所迅速出警,在附近走訪調查,僅僅用了半個小時就找到了失主,當警察帶著失主趕到廢品收購站的時候,收購站的機器出料口又找到了兩張破損的百元紙幣。
在警察的見證下,高建江把撿到的2.58萬元,完完整整地交到了失主手中。失主郭先生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這兩萬多元是他攢的養老錢,原本是放在紙箱里的,但家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錯把紙箱當成了廢品,賣給了廢品收購站。“本來以為錢回不來了,沒想到遇到了好心人,謝謝老板,謝謝老板!”郭先生不停地向高建江道謝。面對這樣的情景,高建江只是笑了笑:“一顆心總算踏實下來了,這兩天寢食難安,就只想快點找到失主,看到他(郭先生)這樣,我心里也高興。”
做廢品收購的15年中,高建江經常會撿到手機、身份證、銀行卡、錢包、耳機、課本、首飾、鑰匙等各類失物,每一次他都想方設法的找到失主,沒有失主來認領的物品,他也都會妥善保存。
“有張貼尋主啟事的,有交到居委會的,也有交到派出所的,大部分失物都找到了失主。雖然費事,但能聽到他們對我說一聲‘謝謝’,我心里就會很充實,感覺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膽大心細勇斗小偷
在街坊領居眼里,高建江是一個很樂于幫助別人的“大好人”,他為人友善、待人熱情,從來不會為一些小事跟別人爭吵,面對來賣破爛的老年人,他寧愿自己少賺一點,也不讓老人吃虧一點,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
“做了這么多年的廢品收購生意,各種意外情況都發生過,除了撿錢撿東西,我還碰到過來賣‘贓物’的。”高建江回憶說。
那是2021年秋季的一天,三個染著黃發的年輕人推著一輛電瓶車來到廢品收購站。“老板,出來收廢品了,這輛車便宜賣!”高建江聞聲從屋內走了出來,見三個年輕人舉止神態都不太自然,敏銳的高建江不免對這輛電瓶車的來路起了疑心。
“這么新的電瓶車當廢品賣,有點可惜了吧?”高建江邊問邊偷偷觀察三人的表情,果不其然,三個年輕人聞言臉色都變了。“要你管,你就說收不收吧,不收的話我們去別家。”其中一個年輕人不耐煩道。見狀,高建江更加肯定了剛才的判斷,他指了指院子墻上的監控攝像頭,笑著說:“看到這個監控探頭沒有,它是跟派出所聯網的,你們現在的一舉一動,那頭的警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一聽到這話,三個年輕人嚇得丟下電瓶車,拔腿就往外跑。事后高建江撥打了報警電話,將那輛被偷來的電瓶車交到了警察手中,警察也對他的機智反應和正確處置給予了肯定。
高建江憑著自己的正直和善良贏得了左鄰右舍的一致好評,他說:“誠實守信是每個人都有的美德,我只不過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已,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都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