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2月17日六版)
2月8日,全省農房抗震改造工作現場會在明光市召開,明光市的經驗做法在會上進行介紹、推廣。日前,記者在明光市潘村鎮和明南街道等地看到,經抗震改造后的農房煥然一新。
“家里房子加固不要我們花一分錢,心里踏實多了!”明光市潘村鎮蔣莊村新村組村民吳強高興地對記者說。
吳強和老伴原先住的3間瓦房是上世紀80年代建的,墻體沒有鋼筋加固,好幾處開裂。去年,了解到明光市農房抗震改造政策后,吳強申請了住房加固改造,經過一周時間施工完成的老瓦房,達到了安全抗震要求。
從2019年開始,明光市分兩年時間對1214戶農民住房進行抗震改造,目前已全部完成。
明光市結合實際,將農房抗震改造分為集中統建、集中加固改造和零星分散改造3種方式分類實施,改造類型則分為新建型、外墻加固型、屋內加固型。為解決鄉鎮(街道)技術力量薄弱問題,該市先后舉辦了3期農村民居抗震設防暨建筑工程知識培訓班,近200人接受了專業技術指導。
“為加強質量監管,保證抗震能力,我市實行整體發包,強化工程監理,抽調9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3個組,開展質量監管和技術服務,建立‘一戶一檔’臺賬,嚴格操作程序,加強過程驗收。”明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華少寶對記者說。
華少寶介紹,明光市財政配套補助資金691.4萬元,在國家戶均補助0.785萬元的基礎上,將重建(新建)改造戶補助標準提高到戶均0.8萬元,加固改造戶補助標準提高到戶均1.2萬元。
在明光市明南街道大辛村蔡小街組農房抗震改造集中安置點,記者看到一排排嶄新的瓦房寬敞、整潔,屋前的小菜園、柵欄、停車位、休閑廣場應有盡有。
“新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住進來很有安全感。”安置點村民黃士建告訴記者,他原在明南街道大辛村東黃組,住的是上世紀80年代建的3間磚砌平房,年久失修不安全,“現在住的抗震房有80平方米,屋里屋外配套齊全。”
記者了解到,大辛村蔡小街組農房抗震改造集中安置點占地81畝,規劃安置215戶,分為50平方米至160平方米4種戶型,目前已建成入住52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