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2年7月13日八版)
乳白色的墻面、明亮的燈光、結實的書架、單獨的寫字桌、整潔的單人床、嶄新的被褥和空調、擺放整齊的課外讀物、生機勃勃的綠植……這是鳳陽縣13位困難家庭孩子的“夢想小屋”。
經過3個多月施工,5月28日,共青團鳳陽縣委聯合安徽鳳陽玻璃有限公司、鳳陽縣春暉社工,為13名困難家庭兒童打造的13間“夢想小屋”全部完工并陸續交付。這些孩子們終于擁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從此,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將告別陰暗、陳舊、雜亂的房間,不再與父母擠在一張簡易床上,再也不用在昏暗的燈光下讀書、寫字……
6月9日,家住鳳陽縣府城鎮墻西村的鳳陽西華路小學3年級學生陸通,放學回家十分高興,一到家就快步跑進屬于自己的那間“夢想小屋”。
陸通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母親2018年因患腦梗死坐上了輪椅,生活不能自理。60平方米的平房里,住著他和父親、母親、哥哥、姐姐5口人,室內設施十分簡陋。
“今年3月,‘夢想小屋’項目組把陸通納入了援助對象,對他所住房間進行了改造。”鳳陽縣春暉社工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組用乳膠漆重新粉刷墻面,坑洼不平的水泥地面鋪上了光潔的地磚,灰暗的屋頂安裝了吊頂,添置了書桌、衣柜、木床等家具,安裝了空調、頂燈,床單、被褥更換一新……
“這房間比以前好太多了!”陸通對裝飾一新的房間贊不絕口。
新房間墻壁上,十幾張金燦燦的獎狀引人注目。陸通說:“我要好好學習,爭取把整面墻貼滿獎狀,以回報那么多的好心人對我的幫助。”
共青團鳳陽縣委書記王士曼告訴記者,團縣委實施的這個“夢想小屋”項目是特色品牌項目,針對經濟困難家庭無獨立居住和學習環境的8歲至14歲兒童,通過社會化、標準化、項目化運作,依托原有住房隔斷打造舒適、獨立的生活與學習空間。每間小屋配備書桌、椅子、書柜、衣柜、臺燈等用品。從今年2月14日摸排家境困難的優秀學生開始,到“夢想小屋”正式落成交付,項目從無到有,從設想到變成現實僅用3個多月,共投入約30萬元為13名兒童分別打造了一間“夢想小屋”。
“我們將繼續統籌各方資源,不斷擴大‘夢想小屋’項目覆蓋面,通過開展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持續關注鄉村困難青少年,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助力他們實現夢想,揚帆遠航。”王士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