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2022年4月14日A9版)
群峰聳峙爭高處 不懼風雨勇向前
安徽省轄市一季度經濟運行評議,滁州位列第一
滁州市領導在來安縣檢查優質大米加工全產業鏈自循環項目。盧志永 攝
貝蒂瑪童車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作業。盧志永 攝
全柴集團有限公司工人在組裝生產國六發動機。 沈果 攝
安徽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向滁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捐贈愛心抗疫物資。計成軍 攝
4月8日,在滁州市一季度招商引資“三看三比”巡回檢查現場會上,滁州市委書記許繼偉點評了本次巡回檢查地區今年以來的工作,并就全市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調度。他指出,今年以來,滁州市堅持爭先進位不動搖,開局就發力、起步就沖刺,經濟運行穩中向好、“一改兩為”成效明顯,在省轄市一季度工作評議中,滁州市經濟運行評議得分位列安徽省第一。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影響雙重大考,滁州市危中尋機、穩中求進,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勁,一手抓經濟發展不動搖,只爭朝夕、真抓實干,實現經濟運行穩中奮進、信訪形勢和諧穩定、營商環境持續創優。
一季度,滁州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61個,總投資達767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3個、同比增加11個,30億元以上項目5個、同比增加2個,力神等3個百億級項目成功落戶,為2022年經濟運行開了好局、起了好步。
A 聚焦奮勇爭先,穩中奮進促發展
只有跑好開局起步“第一棒”,才能為全年工作爭取主動贏得先機。開年以來,滁州市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及省、市決策部署,繃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緊迫感,把促進經濟提質擴量增效擺在首位,重點抓牢項目招引和有效投資,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生產,穩住基本面,打出新攻勢。
2月8日,春節后第二個工作日,滁州市委、市政府便高規格、大規模召開動員大會,部署開展“雙招雙引”質量突破年和有效投資攻堅年行動,并在當天集中開工項目50個、集中簽約項目16個,奏響虎年“爭先進位”的主旋律。
但另一方面,近期滁州市及周邊地區疫情發生點多、面廣,經濟主體尤其是生產企業、服務行業等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對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帶來了全方位的壓力和挑戰。
4月1日滁城新發現1例無癥狀感染者后,滁州市委、市政府連夜進行部署,迅速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開展流調溯源、隔離轉運、環境消殺、核酸檢測等工作。4月2日6時主城區開始實行靜態管理,市直機關4000多名黨員干部下沉到基層、戰斗在一線,高效完成5天4輪全員核酸檢測,全力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城市按下“暫停鍵”,經濟生產怎么辦?快速處置疫情的同時,滁州市全力保重點、保企業,不停產、不斷供。在“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的精準幫扶下,靜態管理期間,采取封控措施的滁州中心城區70%規上企業正常運行、骨干企業保持80%以上產能,隆基、惠科等重點企業滿負荷生產,全力穩住工業經濟基本盤。
越是在泰山壓頂之時,越要咬定目標不放松。疫情期間,滁州市“雙招雙引”步伐不停,堅持“線下招”與“云上引”相結合,確保項目招引不斷聯系、不斷洽談、不斷跟蹤、不斷感情、不斷責任“五個不斷”,還舉辦了重點項目“云簽約”和高校畢業生“云招聘”等系列活動,通過源源不斷的項目和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越是在驚濤駭浪之中,越要堅定方向不動搖。壓力之下,滁州市堅持用重大項目增量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結構,創新“賽馬”調度機制,建立重點項目庫,聚焦八大產業鏈,狠抓延鏈補鏈強鏈;把握適度超前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項目謀劃儲備,滾動實施、壓茬推進,緊盯開工、竣工、投產,力爭形成更多實物投資量。
據悉,今年滁州市新簽約項目中,500強、上市公司、外資、高企、戰新項目114個,占比70.8%,同比提高15%;八大產業鏈項目占比73.3%,同比提高4%。
B 聚焦和諧穩定,標本兼治抓信訪
3月22日上午,滁州市委書記許繼偉來到市群眾來訪接待中心,用一個上午的時間,隨機接待了9批信訪群眾,直接傾聽群眾訴求,一一回應群眾關切,并與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路徑和辦法,用行動詮釋了“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其實,主要領導定期面對群眾接訪,在滁州市早已是一項制度。
自安徽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召開以來,滁州市委、市政府積極對標對表貫徹落實省委“一改兩為五做到”部署要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實際舉措,將信訪工作作為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真心真情為民辦實事的重要抓手,既是對好傳統好做法的傳承,也是為民排憂解難的實際行動。
抓源頭化解。緊盯初信初訪,滁州市探索推廣鎮村“1+5+N”工作機制,集合村(居)書記,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包村干部、村綜治專干、一村一警、網格員,以及鄉鎮司法工作人員、聯系鄉鎮村的司法工作人員、五老鄉賢等力量,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努力把矛盾吸附在源頭、化解在萌芽。
抓百日攻堅。針對省掛牌督辦等六個方面的問題,從2月下旬開始,滁州市啟動信訪突出問題“百日攻堅”活動,通過領導帶頭包保、多部門協同研判、專案會商化解等措施,確保6月底前全部“清零”。目前,省領導到滁州市接訪下訪交辦的事項已全部辦結。
抓長效機制。滁州市把信訪工作作為抓基層黨建的重點內容,建立“黨建+信訪”工作機制,將信訪工作在黨建考核中的占分提升6倍;同時建立領導干部閱批信訪件、接訪下訪、聯系包保等信訪工作八項機制,落實“十條措施”,規范信訪工作全流程,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糾紛,最大努力促進和諧穩定,全力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
C 聚焦改進作風,對標提標優環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滁州市委書記許繼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表示,滁州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抓手和推動發展的第一工程,堅定不移抓招商、堅持不懈上項目,一批批大企業、好項目紛至沓來,帶動我市經濟日益騰飛。
但在區域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要讓項目選擇落下地、扎下根,比的是營商環境,拼的是服務質量。從2020年開始,滁州市集全市之力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對所有招商引資項目實行上門服務、全程代辦,縮短手續辦理時間,及時破解項目落地過程中的“絆腳石”和“攔路虎”。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長期持續的綜合性工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政策措施。當前,疫情還在持續,企業的供應保障、用工用人、生產節奏和資金周轉都受到很大影響,此時政府部門如何幫助企業“止血、輸血、造血、活血”,盡力減輕影響,是保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
3月29日,滁州市政府發布出臺支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18條意見,通過助企招工、銀企對接、減稅降費、工程項目審批流程再造等措施,全力保障重點企業供應鏈、產業鏈穩定,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紓解當下困難,積聚復蘇力量。
位于中新蘇滁高新區的安徽弘偉環境裝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環境及空氣凈化領域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參與過武漢疫情中“火神山”“雷神山”項目突擊建設,獲有“安徽省防疫物資保障重點企業”資質。近年間,該公司圍繞疫情防控專用設備領域開發產品,訂單不斷加大,產品供不應求。
4月初,滁州市突發疫情,安徽弘偉環境裝備有限公司所在的中新蘇滁高新區按照規定要靜態管理,如此,企業必須停工停產,而客戶需求只增不減,公司陷入無法生產交付訂單的困境。
在萬分焦急的情況下,該公司負責人向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報告了情況,管委會在半天之內派出工作組,核實情況后當場協助公司制定了周密的防控預案,安排部分員工在公司內部食宿,向個別不能留宿公司的人員發放通行證,協調交通、防控部門實行“兩地一線”點對點出入管控,保障企業正常生產。
為了全面收集解決在滁企業面對的發展難題,滁州市以遍訪企業為抓手,落實安徽省“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工作部署,組織市縣兩級干部“遍訪企業、助企紓困”,實現“四上”企業全覆蓋。
為了確保企業反饋的問題能夠切實得到解決,滁州市實行問題閉環管理,設立市縣企業服務中心,建立“一企一檔”和“問題庫”,清單化對照逐一辦結銷號。
堅定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信念,滁州市始終堅持開展雙月“雙對標”活動,省內對標先進、省外對標蘇州,每兩月將發現的問題梳理分析,轉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同時,在滁州市內部,每季度都會組織以項目建設、基層黨建、人才工作等為主要內容的“三看三比”活動,各地各部門改進作風、比學趕超、爭先創優氛圍濃厚。
一系列舉措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截至3月31日,滁州市新增市場主體14799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8.39%;其中企業4895戶,同比增長11.48%;個體工商戶9821戶,同比增長39.07%。
知難而上,激流勇進,這不僅考驗恒心,考驗擔當,更考驗智慧。
應該看到,能夠跑贏賽馬“第一棒”,既是滁州市近年來一以貫之地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的良性反映,也是滁州市委、市政府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善于從眼前的危機和困難中變應戰為迎戰的堅強韌性。大考還在繼續,滁州市必將一棒接一棒、堅持到底,以更實舉措、更優作風和更強擔當,以“5688”目標和“五五”愿景為引領,凝心聚力向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發起沖擊。
本版撰稿 劉晨
本版圖文供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