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9月24日消息(記者王利)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新冠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挑戰,但越是此時越要堅定向前。
連日來,記者在詩城馬鞍山、在亭城滁州探訪發現,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新基建正在加快推進實施。在中國十七冶集團項目工地上,各項目正搶抓金秋施工的黃金期,推進項目建設“加速跑”,中國的經濟引擎發出的隆隆轟鳴聲,愈發震耳。
近日,馬鞍山綜合保稅區保稅加工物流一期項目的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在進行室內安裝工程施工,項目進入收尾階段。
(工人在保稅加工物流項目施工。央廣網發 王利攝)
馬鞍山綜合保稅區保稅加工物流一期項目位于馬鞍山市綜合保稅區內西北角地塊,毗鄰206省道,總建設占地面積52266.2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68156.23平方米。中國十七冶集團鄭蒲港綜合保稅區項目經理胡芝玲介紹,“綜合保稅區的建設,對打造對外開放新窗口,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加快進入國際國內經濟大循環,全面提升馬鞍山市開放型經濟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正在建設的國內首座人體博物館。央廣網發 王利攝)
在距離馬鞍山綜合保稅區保稅加工物流一期項目不遠處,中國首座人體博物館——馬鞍山鄭蒲港CORPUS人體博物館項目正在加緊施工。作為項目的承建方,中國十七冶集團鄭蒲港CORPUS人體博物館項目副經理張德華介紹,“目前項目進度已完成80%,下一步將進行室內裝修。”
(張德華介紹項目施工進展。央廣網發 王利攝)
“這個項目對帶動馬鞍山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具有重大意義,我們一定要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張德華說。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加快推進,作為最接近南京的馬鞍山新區,馬鞍山市博望區成為寧馬對接的橋頭堡。
據了解,十七冶馬鞍山市博望區“寧博一體化”基礎設施補短板EPC項目,包括丹陽中心學校、博望區人民醫院等工程,涉及道路、房建、教育、醫療等諸多民生領域。
規劃總用地面積 74015.86 平方米(約 110.97 畝)的博望人民醫院項目如今建設正酣,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解決當地人民“看病硬件”的難題。
(正在施工的博望區人民醫院項目工人。央廣網發 王利攝)
在中國十七冶集團博望項目黨支部書記洪雪江看來,公司承建的項目是貫徹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省際毗鄰區域示范性公共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關系博望區域經濟民生,對于推進區基礎設施硬件提升,進一步打通“江寧——博望”兩地交通、醫療、教育、發展一體化進程,樹立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促進博望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工程建設完成后將有效助推博望地區深入融合‘江寧-博望’一體化發展。”
(航拍滁州奧體中心項目。 央廣網發 王銳攝)
同樣火熱的建設場景,也出現在與馬鞍山市毗鄰的滁州市。作為2022年第十五屆安徽省運會主會場,滁州市奧體中心項目工地上,承建單位中國十七冶城建分公司項目部正抓住晴好天氣,搶抓工期。
滁州市奧體中心項目工程占地約810畝,總建筑面積約13.32萬平方米,主要包括40000座的體育場、6500座體育館和1600座游泳館。在項目現場,記者看到,游泳館青花瓷玻璃幕墻初露雛形。項目負責人介紹,“玻璃幕墻設計立意為‘錦繡青花’,以鋼結構為‘骨’塑造出花瓣造型,以青花瓷為‘魂’,最終通過建筑幕墻展示出青花瓷的視覺效果。”
(游泳館青花瓷外觀初現。央廣網發 王利攝)
據介紹,滁州市奧體中心項目在建設初期就確定了爭創國家級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目標。十七冶城建分公司滁州市奧體中心項目總工李志濤說,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充分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中水處理系統,永臨結合道路路基,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等新型技術。“節材、節水、節能、節地、環境保護等各項指標,均達到預期目標。”
9月19日,滁州市奧體中心工程以高分通過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專家組的綠色施工工地驗收。
“滁州市奧體中心項目將牢牢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力爭打造滁州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區域地標性建筑。”該項目總工李志濤說。